||
“叁明的绿水青山,让我享受到了‘生态红利’。”在福建省叁明市明溪县,管理着1万多头种猪的养殖大户左珍卫坦言,“在贰翱顿(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)项目下,我们把猪粪作为种植新型泡桐所需的肥料。”
叁明市生态环境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,叁明之所以大力推广养殖业实施贰翱顿项目,就是为了进一步探索“生态环境治理+农林产业循环经济”融合发展的新路径,按照“政府引导、公司主体、一体化运作”模式组织实施,实现产业经济生态化、畜禽粪污资源化、生态产物多元化,达到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。
贰翱顿项目是深入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主动作为和积极探索。项目实施对区域涵养水源、保育土壤、固碳释氧、积累营养物质、净化大气环境、畜禽粪污消纳、水质保护和环境美化等方面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。
有了贰翱顿项目,“养殖业”和“种植业”看似不相关,却能够在叁明形成“生态环境导向下的内循环”,让生猪养殖污染治理与新型泡桐产业发展协同推进。
在贰翱顿项目的引导下,公司的绿色转型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方向。
左珍卫的养殖公司,是该项目的第一处试点。他的办公室位于养殖场5公里外,门前挂着“两块牌子”——一块牌子是专门养猪的公司,另一块牌子是专门种新型泡桐的公司。“我这两家公司恰好可以提升资源利用率,做到粪肥全量资源化利用,有效减少了养殖对流域水质的污染。”左珍卫说。
如今,坐在办公室,看着监视器,左珍卫就能实现“远程智能养猪”。看着干净明亮的猪圈、分级储液的设施,他感慨道,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抓得越紧,对养殖业绿色转型发展越有利,这些年,我们把林地流转过来种新型泡桐,借助生猪养殖产生的肥料让它们茁壮成长。”
走进养猪场“隔壁”的新型泡桐种植区,只见在肥料的供养下,这些泡桐排排成队、高大笔直、向阳而生。
为什么要种新型泡桐?
叁明是全国首个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,地貌特征为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,根据测算,新型泡桐每亩粪污消纳能力约是水稻田的5倍,能够显着提升单位面积土地消纳能力,且其生长周期较短,可用于制作乐器、家具等,市场前景广阔。此外,泡桐花还具有良好的景观价值和药用价值,能够为发展文旅、生物医药产业奠定良好基础。
明溪县贰翱顿试点项目的探索实践表明,将生态环境治理和农林产业融合发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,能够有效缓解叁明现实存在的养殖行业粪污消纳能力不足难题,实现资源化利用,为助力林改深化,推动森林“四库”建设,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探索新方向。
当生态产业开发坚持生态环境导向,产业盈利也将反哺生态环境治理。
近年来,叁明市生态环境局大力推进环境治理模式创新,围绕流域综合整治攻坚、废弃矿山修复、林下经济等内容,策划贰翱顿项目5个,计划投资规模近百亿元。其中,2个项目进入国家库,2个项目进入福建省库,1个项目进入叁明市库。随着贰翱顿项目实施,叁明生态环境质量将不断提升,具有叁明特色的“两山”转化新途径正助力养殖业、种植业等诸多行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。